能源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物質基礎和動力源泉。黨的二十大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重大戰略部署,并對能源發展提出明確要求。能源是助推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的重要基石,面對當今能源發展環境日趨復雜、能源供需格局加速調整、能源結構轉型加速推進的世界能源現狀,尤需筑牢我國能源安全屏障,以堅強能源保障助推中國式現代化。
能源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逆全球化思潮甚囂塵上,俄烏沖突等地區性問題不斷顯現,世界能源安全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與日俱增。與此同時,我國正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不斷推進,能源安全愈發成為關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性、戰略性問題。保障能源安全,特別是能源供給充足,對于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意義重大。從我國的能源資源稟賦來看,我國化石能源“富煤少油少氣”,但非化石能源資源蘊藏豐富。同時,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總人口約為14.43億,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的能源需求量巨大,現代化建設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在此狀況下,我們必須從實際國情出發,建設多元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深化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發展能源輸送和儲備基礎設施,切實保證能源安全。
能源綠色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主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能源低碳綠色轉型發展是落實現代化建設的必然之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能源轉型是重要一環,必須深入推進我國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發展,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將節能減排指標納入生態文明績效評估體系,加強能源環境監督監測,大力發展低能耗的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引導全民樹立能源節約消費觀,推動終端用能清潔化、低碳化。
能源技術創新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引擎。以清潔、低碳、高效、可持續為目標的能源技術革命正在引領全產業鏈發生巨大變化,能源產業發展愈加趨向低碳化、智能化,能源產業技術創新對國家發展和世界局勢的影響愈加顯著。這對我國能源產業發展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必須將創新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以科技創新帶動能源產業升級,有力助推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此外,必須提高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技術水平,構建綠色能源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加強數字化與能源融合發展,加快形成現代化能源產業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能源保障。(中工網)
(王夢,作者單位:華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評論